《2016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年度报告》最新出炉
进入2016年,中产时代的商业潮流汹涌而至,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加之住宅市场遭遇频繁调控,商业地产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而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的影响下,传统实体商业地产面临着机会与挑战,不少房企纷纷转型新兴业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跨界合作,试图在改革与创新中突破瓶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
在此基础上,观点指数发布《2016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年度报告》,为您解读现今商业地产发展的现状,采用企业访谈、资料数据收集分析的手法,结合数据分析从产品开发模式、经营模式、创新渠道等,多层次多角度透析当前商业地产行业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多年来,观点指数深耕房地产领域,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专业能力,持续观察并跟踪商业地产企业的发展动态,与金融机构顶级大佬、商业精英、财经界、学界泰斗及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的资深顾问团交流合作。
通过深度专业的市场分析,在把握商业地产发展潮流的基础上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与大家同谋划、共成长,一起共享商业地产发展的成果。
中产崛起消费升级,传统商业多元化转型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平均增长6.7%,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持续改善。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另外,居民的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消费正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58.4%,比2014年底大幅提高8.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对GDP的拉动。
随着宏观经济利好发展,居民消费意愿正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并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良好趋势。
居民的消费能力与收入水平存在正面关系,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达到21996元,同比增长7.4%,超过当年6.9%的GDP增速,为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提供物质基础。而且,随着收入水平更高、消费意愿更强烈的中产阶级崛起,有助于释放更多的消费潜力。
中产时代的商业潮流来袭,消费者更为注重体验式消费,强调除了商品买卖之外的情感交流、商品品质以及购买场景,消费行为也从单一强调商品价格向复合型转变,这也促进了传统实体商业的多元化转型,为商业地产市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商业地产投资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办公楼投资额累计为6210亿元,同比增长达10.1%;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为14607亿,同比增长1.8%,而住宅投资额为64595亿元,增长达0.4%。
可见,商业地产投资规模在加大,赶超商品住宅投资速度。进入2016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产阶层群体的壮大以及各种政策因素的影响,都将会推进商业地产市场的整体发展。
但商业地产去化压力大、商办物业同质化严重,加之互联网时代电商的冲击,使得市场对商业地产的投资变得谨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商业地产增速放缓。具体来看,2015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8%,较2014年显着下降18.3个百分点;办公楼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11.2个百分点至10.1%。
纵观2016年1-9月的数据,房地产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投资额增速波动,但从8、9月份开始迎来拐点并有所回升,其中9月份住宅投资额增速为5.1%、办公楼投资额增速为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为房地产各业态中增速最快为7.3%,期望楼市下半场商业地产在改革与创新中引领行业发展。
商业物业销售回暖,仍面临去库存压力
数据显示,2016年商业营业用房销售增长率呈稳步上升趋势,而办公楼销售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从3月份开始已经超过商品住宅销售额。由此可见,商业地产市场销售回暖,有上升空间。
尽管商业地产发展前景可观,但不可忽视的是仍面临着高库存的困境。根据相关分析数据显示,受相关政策影响,商品房销售持续向好,住宅库存正逐步下滑,而商业地产库存却仍然保持着上行的态势,去化压力大。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出台,加之房企的运营策略调整,商业地产有望在多元化布局、跨界合作中转型,把握市场需求成为新的利益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