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楼市利空将尽,缓慢筑底中……
最近,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公布。
该文件从多个维度构建了未来两年半京津冀协同发展思路。
我们重点关注跟房地产有关的内容。
具体如下:
1、推动通州与廊坊北三县的整合规划。
2、未来3年要构建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一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一小时交通圈”为目标。
上述第1点,很明显就是要强化通州和北三县之间的联系,最直接的利好应该是北三县基础设施可能会加速改善,比如轨道交通,教育和医疗资源。
上述第2点,这里需要提醒一下,“一小时通勤圈”和“一小时交通圈”是两码事。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前者是乘坐地铁一小时,后者是乘坐高铁一小时。所以利好是有的,但需要警惕开发商的过度营销,比如唐山的开发商炒作一小时交通圈,这个你就得警惕了。一小时高铁只是两个城市高铁站之间的时间,你要从家里到另一个城市的单位,实际花费时间肯定不仅是高铁,还有交通转换等成本,实际可能超过2小时。
以燕郊为例,一直以来,它以睡城的角色站在北京的背后,低调享受北京外溢需求。房价一度普涨至3万以上,个别甚至超过了4万。但过去一年多,燕郊房价一直在下跌,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下跌空间正在缩小。
燕郊虽然不属于北京,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北京的一部分,曾经一度传言要并入北京。而燕郊本身也有这个想法,不过北京骨子里始终没想着接纳燕郊。
燕郊也曾经想谋求主动出击,扭转被动颓势局面。7月9日,燕郊高新区人力资源市场网上挂出一则人才落户新政的通知,但仅过4个小时就被撤下。
这个小插曲体现了燕郊目前复杂的心态。现在行动计划的出台,或许能一窥究竟。燕郊在试探,至少有一个层面的考虑是试图开一个口子让更多人进来买房。
而在实操层面,据燕郊当地的中介透露,现在没户口没社保买房也不是不可能。
一是买期房,现在就交社保,三年后交房。这个有一点风险。因为购房合同肯定先签,而交社保肯定是在这之后才开始操作,这中间有一个时间差,可能是一个月或者几个月。而三年后的,房价如何变化,现在并不好判断,假如房价有大涨,开发商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的漏洞,终止合同。
二是买两限房,还可以落户。只要你把工资流水做到5000元以下即可,这个流水单对中介来说,根本不是事儿。这是一个小口子,目前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所以,燕郊实际上已经在开始为楼市兜底了。
不过,从购房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提醒的是,燕郊的回暖是长期的,是缓慢的。意图高杠杆入市,风险会非常大。这块地方的流动性不好,外加高杠杆带来的成本,可能会让你活不过短周期。
这块地方目前只适合稳健、心态平稳,走长线的购房者。
至于北三县等环京的其他区域,逻辑跟燕郊大体一致,但节奏会更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