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4年的“以房养老”为什么老百姓不买账?算完这笔账一目了然

时间:2018/8/19 浏览量: 1008

政策颁布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2014年7月1日起,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开始。

但试点4年来,收效甚微,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工程,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开展了此项业务,共有98户家庭139位老人完成了承保手续。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以房养老”是怎么个养老法?

对象: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60岁以上老年人

方式: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

条件: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案例剖析:

假设房产估值100万,投保人今年60岁。

因为才60岁,所以需要缴纳延期年金至86周岁,年缴保费2544元。

因此每月到手的基本养老保险金额为2514元。86周岁之后,他无需再缴保费,但仍能以每月2514元的标准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


图片来源:新京报

于是,投保人每年能够领取的金额是:2514元×12个月,大概是3万元。

但需扣除每年保费2544元,再刨除一些其他费用,算下来每年获得25000元,即便你活到86岁,你也就从保险公司拿回来65万元,如果要拿回跟你房子等值的100万,需要你活到98岁,这个...难度还是有点大的。

同样的将价值100万的房产变卖,以其中2%来租房,50%用来投资,哪怕5%的年化收益,一月也有2000元。


一年租金应该不到2万,一个月也就1600元,换句话说,只拿出一半的利息,就能把类似的房子租回来。利息房租相抵,同时还能将100万攥手里,以备不时之需。

如此看来,便能明白为什么试点4年,参与度不高了。

当然,中国老百姓传统观念里对房子便有一种执念,如今房地产大热,房子极受追捧,万一房子涨了,不免觉得亏得慌。

再者任劳任怨一辈子,总得给后辈留点什么,更何况国内不像国外有高额的房产税(因此“以房养老”在国外甚是推崇),“以房养老”遇冷,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


图片来源:新京报

老百姓不买账,为什么还要全国推行?

官方给出的回话是:为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

其目的是在探索符合国情、满足老年人不同需要、供老人自主选择的养老保险产品,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这无法替代基本社会保障。

在央视《新闻1+1》栏目中,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进行随机街访。市民们对“以房养老”的看法不一。


图片来源:《新闻1+1》

“有的愿意将房子留给后代,儿子有了,也宁愿留给孙子。”

“有的想让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愿意将房子抵押换来环游世界的梦想”

“有的觉得人老了,要有个依靠,身故后房子也带不走,不如抵押了让晚年生活更好一些。”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社会在进步,养老差异化势在必行,但是小海君心想,而立之年终于攒到买房子的首付钱了,贷款30年,同时也将下半辈子卖给了银行,结果你一句以房养老,终了,人房两空,试问:这辈子,我们图个啥?

4008-168-075
guangxinhongye@sina.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广信鸿业(北京)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 京ICP备10031875号-1

Copyright 2012 广信鸿业(北京)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保留全部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