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里的“投资”秘密
业内人士直言:市场上类似的公司,所谓的“藏品”绝大多数都是高仿的假货,套上“收藏品”的外衣,有实物买卖往来,避开了非法集资的嫌疑,但风险依旧堪忧。
眼前这座地处繁华商业区的写字楼一共25层。这里几乎成为老年人的据点,每天,都有为数不少的老年人结伴而来,上了电梯,按下不同的楼层。
与其他写字楼不同,这个写字楼的一楼大厅里没有指引牌,也就是说,除非你自己去每层楼亲自看看,否则你不会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少家公司,也不会知道这些公司都做些什么生意,当然,更不会知道这些老年人到这里来干什么。
楼下是著名的商业广场,几个外地的年轻人在秋风中拿着传单瑟瑟发抖。他们手里的传单可不像一般的传单那么令人讨厌,甚至有不少人过来主动寻要。这是一张礼品券,拿着它可以到楼上的公司领一副手套或一袋挂面,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是一张入场券,拿着它,你才能够进到公司一探究竟。
在这个大楼里,以这样的方式获客的公司不少。新金融记者通过一层一层楼暗访发现,仅这一栋楼里就有好几家类似的公司,它们大多提供“金融”服务或做“理财”买卖。有的公司财大气粗地包下整整一层,有的则是两家“同行”占据一整层。
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经营策略:在一家出售艺术品、收藏品的公司里,坐满了老年人,每个客户都有一个顾问卖力地讲解着,公司门口的签到处排起了长队。该公司顾问向新金融记者介绍:“这还只是工作日,节假日人更多。”这家公司的策略是“大面积撒网、投其所好”,他们在楼下广发传单和小礼品以吸引来来往往的老年人前来咨询。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些老人原本是公司的客户,摇身一变变成公司“业务员”,为公司拉拢客源。记者看到一位老太太拉着几个年龄相仿的人过来咨询办理业务,转眼,这个老太太跟公司顾问在门口谈起了提成。
与这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正对面的一家理财公司。公司门口坐着两个年轻人,无聊地刷着抖音,大门敞开着,里面空无一人。新金融记者询问该公司做什么业务,能否进去看看时,两位员工表示:“我们这放贷理财都做,但只做熟客生意。”
同样谨慎的是楼上一家做艺术品理财的公司。该公司前台直言:“没有邀请码或熟人介绍,不能进去。”至于该公司具体从事什么业务,该前台也不予解释。
这到底是一栋怎样的写字楼?这些公司又从事着怎样的生意?新金融记者卧底调查,一探究竟。
招聘幌子
当新金融记者在一家网站上投了一份随便到不能再随便的简历后,当天就有一家公司给记者打来电话邀约应聘时间。记者在天眼查发现,该公司是一家今年5月份注册成立的新公司。
第二天,记者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该写字楼的办公地点。公司墙上的电视正在循环播放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华尔街》,越来越多的应聘者如约来到这里。
一位中年女性面试官在看了记者的“简历”后,简单询问了记者的从业经历以及为何来面试交易员,她打包票说:“我们是最专业的外汇操盘手培训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目前全国有20多家分公司。在这里学习交易技术后,你可以把你的亲友都拉进来跟着学习。”然后她又跟记者攀起了家常。
当记者问到待遇后,她表示经过一个星期的培训后,会有考试。然后会根据成绩划分初级、中级、高级交易员,月薪分别为6000、12000、18000,同时还会缴纳五险。
面试结束后她告诉记者需要把应聘者的资料提交到总部,审核通过后就可以。但没过几个小时,记者就接到了电话,表示已经通过考核,第二天可以参加培训。
第二天的培训大概有10名学员,内容是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培训老师表示:“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如此庞大,以至于坐庄是不可能的。”以此表明外汇市场是非常透明的。同时,她又强调:“不要试图一把做大的,要稳定均衡地收益。”听上去似乎是非常正确的投资守则。
接着老师让每个人下了一个MT4软件,然后在虚拟账户中炒。在课堂的间隙记者与参与培训的学员聊天。发现一个本来应聘前台的学员也被拉来听课。她表示自己对投资不感兴趣,只想做前台行政,但是无奈也只好跟着听课。
而另外一个中年男性则对记者说“外汇投资的水很深,自己曾经亏得很惨才得出的教训”,他告诫记者:“如果是拿公司的钱炒还好,但是一旦让你拿钱炒你就要小心,因为这极有可能是个陷阱。”但是当记者追问的时候他不愿意再多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外汇代理公司除了依靠点差跟手续费以及返点以外,最流行的就是招聘模式。外汇公司首先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发布大量高薪职位,对应聘人员(客户)没任何金融知识要求,然后就开始培训,培训内容就是基本知识、模拟盘操作之类的,并告知有盈利秘法,但只有正式通过考核才会告知。培训过后就会要求开户,要求个人注资,开户的金额会关联未来岗位的收入。
另外据他介绍,目前很多所谓的外汇公司玩的是对赌盘,买家使用的炒汇软件都是虚假的,买家投入的资金也并没有流入全球外汇市场,当买家盈利时,往往体现不出来,会以各种理由推诿让买家继续操盘,赔钱了亏损部分就是这些外汇公司的利润,甚至有一部分黑中介打着“入多少金就吃多少”,买家更是分文无回。
而另外一位期货行业的从业者也证实了这一说法:这些公司一般都是在塞浦路斯等地方注册。他们都是做虚拟盘对赌。因为杠杆比例非常大,所以客户很容
易就被爆仓,强行平仓。他们就靠这个挣钱。如果万一真的赌对了方向,那也没有关系。他们给的行情有延迟,比如说延迟5秒。他们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对客户的头寸进行对冲,所以他们没有风险。
“藏品”外衣
在这栋大楼里,还有几家出售“艺术品收藏品”的公司。一位自称专门售卖国家发行的瓷器、玉玺、纪念币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新金融记者:“纪念币、纪念钞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瓷器和纪念玉玺是由我们公司发行,我们是国家的签约机构,是唯一经销商。”
据他介绍,在当代名家的书法字画、钱币、玉器、瓷器等收藏品中,玉玺、瓷器的升值空间最大。“这些玉玺是和田玉,它的增值速度很快,比如一块40万的玉玺,2年后能卖到110万左右,这比投资房产和理财都合适。人民币和纪念钞升值空间也不错。比如鸟巢纪念钞,现在一张鸟巢纪念钞值8000元。因为具有重大纪念意义,发行又少,所以升值速度也还可以。2元钱纸币,现在100张连号价值8000元,50元纸币,现在100张连号价值30万。”
在记者旁边的邻桌,一位公司管理层模样的工作人员端着一杯热茶坐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年客户面前,因为这位客户已经掏出一张信封,似乎准备要签合同了。他的顾问嘴里不停地说着:“您入手的这个收藏品是可以传辈的,也可以给孩子们留一些值钱的东西。”老人不住地点头。
当记者表示,这些“收藏品”拿回家没有什么用时,接待记者的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可以卖,渠道不用操心,他们包办。
“东西你拿回家,等我电话,我告诉你什么时候卖你就什么时候卖。一般我给你打电话让你卖的时候,肯定是藏品价值的最高峰。”随后,该员工直言:“我们有两个卖出渠道,公司回收和去拍卖行拍卖。我们公司会定期回收藏品,快的话,一年之后就会回收,如果你着急用钱,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带你去北京拍卖行卖。一般我们这里的客户都去拍卖会卖,拍卖会可以卖出天价,但是公司回收的话,只能是市场价。上周我卖了一个2016年大阅兵玉玺,客户8万元买的,放了2年,去北京卖了15万元。”
该工作人员向新金融记者“担保”:收藏品永远赔不了,每年有55%左右的稳定增值率。比如一套4800元的钱币,一年后能卖1万元;2018年发行的一个价值3980元的玉玺,明年能卖8000元左右;1个40万的限量版玉玺,2年后能卖到110万以上。
当记者表示,没有那么多钱购买时,该工作人员抛出了“分期”的方案。
“可以分期。你先交定金,东西放我这,你什么时候把钱凑齐,什么时候把东西拿走,这期间没有利息。我给你开个证明,证明这是你的名下财产。你把钱凑齐了拿到东西后想马上卖掉也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带你去卖掉。”该工作人员称。
他自称,自己赚的不是公司给的业务提成这点小钱。“我有拍卖会的内部渠道,能把价格抬高。比如这块40万的玉玺,市场渠道卖110万,通过我的渠道能卖150万,我多给你卖了40万,你给我两三万的好处就行。”当记者问及藏品真伪如何鉴定以及退出渠道如何保证时,该工作人员只是强调:“我在这干了6年了,绝没风险。”
随后,新金融记者在一位同是向老年人售卖收藏品的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这些公司销售的提成在6%—12%左右。“5万元的业绩,提8个点,大概4000元,再加上底薪。这些单品都是3000元起价的,所以要完成5万元业绩并不难。”该业内人士直言:市场上类似的公司,所谓的“藏品”绝大多数都是高仿的假货,套上“收藏品”的外衣,有实物买卖往来,避开了非法集资的嫌疑,但风险依旧堪忧。
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公司除了小恩小惠招揽客户以外,还在QQ群、各种论坛等渠道收购数据,一般以老年人数据居多。“我们公司向几个高端敬老院购买数据,也有跟一些私立民营医院接洽数据方面的合作。”
如出一辙
巧合的是,换汤不换药的经营模式就在楼上的另一家公司进行着,只不过,这家公司“出售”的不是玉玺、瓷器,而是字画书法。
新金融记者在大楼里看到有几个年轻人手里拿着礼品券在分发,周围不少中老年人纷纷询问。记者跟着一群老年人到达该公司后,看到公司墙壁上悬挂了一些书法作品。一位年轻的接待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家从事文化艺术品投资的企业。“简单来说,我们的投资计划是您支付一万元,然后可以从我们这里拿走一幅画。我们的画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作品,非常有市场。然后每个月您可以从我们这里领取500块钱投资收益,三个月后,您把画归还,拿回您的1万块。如果这幅画市场价升值了,还能获得额外收益。”记者计算了一下,按照每个月500块的收益计算,该项投资的年化收益率高达60%。
该接待人员告诉记者,对于投资新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稳健的投资,同时还有五个月、半年等更长期限的投资产品,当然收益率也更高。
“我们公司刚刚开业不久,您知道干投资这一行的,刚开始都是比较稳妥的,如果干得久了,有些支撑不下去的可能会跑路。我们就比较安全。”这位接待人员如此证明自己公司的可靠。
为了进一步证明投资的可靠性,她对记者表示,当投资者拿回画之后,公司会在市场上通过坐庄,与拍卖行联手炒作等手段,把画的市场价值炒上去。“我们都有一套非常娴熟的运作手段,这个您放心。而且您手里还拿着我们的画,这就相当于抵押,您还有什么不放心呢?”
记者采访发现,类似的理财公司的主要客群都是中老年人。老年人自身接受社会信息少、防骗意识低,他们想着投资理财,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想通过“投资”帮子女赚钱。但老年人对一些新兴的投资理财并不是太懂,尤其当一些理财骗局披上了“艺术品交易”的外衣,风险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