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下!给刚需买房的7个建议

时间:2019/7/7 浏览量: 866

对刚需来说, 一套几百万的房子,往往是举全家之力搜刮六个钱包才凑出来的,实在不敢有丝毫怠慢。

然而,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交学费的,菜鸟即使再小心谨慎,往往还是会百密一疏。

小编根据过往经验,和周围倒霉朋友的经验,给刚需总结了7个建议。

来,打起十二分精神,把知识武装到每一个毛孔。


01

不要靠近小区里的小广场

凡有广场处,即能广场舞。

永远不要太低估大妈们的电喇叭。住久了,即使不在家,时间一到,也会不经意哼出广场舞之歌来……

小区里没有广场,但是靠近湖畔公园,也一定要狠心拒绝,咱不缺那点景观。

我家旁一个湖畔小公园,就被万能的大妈开发出一片片空地,百家争鸣。

每天早晨一堆人练嗓嗷嗷喊,然后是太极拳,然后一帮人唱歌,就那么几首。有位老人每天准时练习二胡,三年来只拉同一曲……


周末早上简直想挨个踹。

鲁迅爷爷说过,世界本来没有广场,聚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广场。

远离一切靠近广场和有可能会长出广场的楼盘。

02

邻居决定了你的幸福指数

什么价格地段、配套潜力,都是肉眼可见的,是可以预期的,买房时最容易让人忽略的因素,是“人”。

三金买房,千金买邻,邻居决定了你的幸福指数。

装修不断的邻居、熊孩子遍地跑的邻居、夫妻生活和谐的邻居,夜夜笙歌迎来送往不断的邻居,能让你看尽人生百态。


住一年,淑女变泼妇。

住三年,斯文变败类。

住五年,精神分裂不是梦!

所以一定一定要考察好楼上和对面住户的家庭成员结构。

(其实这点很无奈,因为假如你买便宜的房子,注定邻居素质不会太高)。

03

物业比你想象中重要

物业“掌管”着小区的大小事。

好的物业是业主贴心的小棉袄,有问题主动解决,频繁巡逻和安保,小区环境完全不用你操心,十年过去房子还跟新的一样。

差的物业,有问题爱理不理,对投诉推脱了事。

居住体验查得不是一星半点。

很多人会说,“每月月供这么多,在物业费能省一点是一点啊!”

几百万的房子都买了,还差几百几千的物业费吗?

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亲。


04

先拿站票,再升级卧铺

“一步到位”本身没有错,如果实力允许,第一套房子就买顶配,当然好,毕竟换房麻烦啊。

问题是,如果没有这个实力,千万不要因此耽误了买房的时机。

可以先买个小一点的上车,拿到站票再说,有条件了再升级成卧铺。

我有个同学为了买一个体面的大三房,边攒钱边看房,没想到经历2016年这一波行情后,原本可以买大两房的预算,一年后连个60平的一房都买不到了。

还有一些朋友单纯地追求面积上的“一步到位”,把房子买得特别偏、学区特别差的地方,住个一两年,就想换房。

何苦来哉?

其实,“一步到位”本身就是个伪概念,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05

一味听信父母

很多网友吐槽父母的审美。

“看完父母新装修的房子,想离家出走!”

“给父母一套婚房,还你一个八九十年代KTV。”

这让我很费解的。他们不愿意把房子交给父母装修,却习惯在买房时听取他们的意见。

  • 和审美一样,父母的买房观早就out了:

  • 买房必须全款,贷一分钱就不买;

  • 买房固守老城区,出了三环就再也不是城里人;

  • 有钱买商铺,也不愿意买住宅;

  • 一味图便宜,买公寓;

  • 宁愿在老家三四线县城买上三套房子,也不愿去省会花同样的钱,买一套房子;

  • 宁愿把所有积蓄在村头老家的宅基地上,盖满三层空楼房,也不愿去省会买个小房子。

  • 他们的经验和记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很多时候,在我们这个时代并不适用。

买房时候,可以适当叛逆一下。

06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没房

很多刚需对房产钻研很深,比上学时候还勤奋。

熟读各种经济学文摘,关心“明斯基时刻“、“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保汇率还是保房价”等高深概念,通过“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学术指标来分析房价,而分析结果往往是看空楼市,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迟迟不敢入手。

这让我想到,西游记里妖精每次抓到唐僧,小妖们都会问,“大王,咱们什么时候吃唐僧肉啊?”。

“不急…”,烹炸蒸煮,都想了一遍,最后都没吃到唐僧肉反而被打死。

买房和吃唐僧一样,不能有拖延症。瞅准时机、买定离手才是正道。

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先下手为强,后下手没房。


07

十全十美是大忌

人无完人,房子也是一样的。

懒得废话了,这个图代表了我想说的一切。

4008-168-075
guangxinhongye@sina.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广信鸿业(北京)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 京ICP备10031875号-1

Copyright 2012 广信鸿业(北京)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保留全部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