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块成房企新目标 开发运营考验房企能力
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里,北京土地市场供应后劲不足。几乎每一宗地块的推出,无论位置、面积、属性、资质,都会受到开发商的争抢。尤其是相对于商业地产而言的纯商品住宅用地的供应,更显稀缺。
根据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网站的数据统计,930新政以后,北京仅成交了8宗经营性用地,其中有6宗土地包含住宅地块。值得一提的是,这6宗土地的住宅部分,并非可以销售的纯商品住宅,而是公租房、自住房以及开发商100%自持的住宅。因此,核心地段或者地理位置相对不错的商业地块,就成了继住宅用地之后,开发商觊觎的又一目标。
11月28日,龙湖地产和首开股份以37.8亿元总价竞得房山区长阳镇FS00-LX10-0042等地块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及公交场站设施用地。地块占地总面积8.5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7.91万平方米,容积率2.1,规划用地性质为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S32公交场站设施用地。成交折合经营性楼面价为21415元/平方米。
同日,位于房山拱辰地块以底价被旭辉摘得。该地块为B4综合性商业金融服务业用地,土地面积10384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25960平方米,旭辉集团以底价5.13亿元夺得该地块,减除配建后折合楼面价22601元/平方米。
值得关注的是,而今年在此前龙湖已拿下4幅纯商办土地,分别位于北京、济南及上海。旭辉也在今年7月获取一宗上海商办地块。不仅是在北京市场,可以说在全国土地热门城市,都出现了开发商转向"商地"的情况。
近一个月的时间,在纯住宅项目拿证难的情况下,商住办公楼项目扎堆取证。土地市场上,年底之前北京将无纯住宅用地供应。不仅如此,商住还一直受到"全面限购""LOFT商住将绝迹"传言的围剿。尤其是在开发商因全面自持住宅面积,而面临盈利难题的情况下,开发商正在探寻通过商业地块的开发获取更大的收益,以做到商业和住宅之间有所平衡。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分析指出,核心地段或者地理位置相对不错的商业办公土地,地价的风险系数相对住宅来讲要低一些,未来还有上升预期。住宅用地供应比较稀缺,所以说要通过商办用地来补充类住宅物业进行销售,这也可能是房企的一种产品配置需求,同时也可以看出市场未来中长期的趋势。
商业地产的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对于资金的依赖要比住宅更甚。目前国内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融资模式较为单一,过于依赖传统的模式。如果开发商想要大举扩张,就必须减少资金沉淀,保障充裕的现金流,在这个背景下,轻资产成为企业追求的一条路径。
中国写字楼综合体发展论坛发起人秘书长、全联房地产商会写字楼分会秘书长刘凯先生表示:商业地产的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对于资金的依赖要比住宅更甚。目前国内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融资模式较为单一,过于依赖传统的模式。如果开发商想要大举扩张,就必须减少资金沉淀,保障充裕的现金流,在此背景下,困境与路径的选择摆在所有房地产企业眼前:房地产下半场,要么自我颠覆转型升级,要么另辟蹊径重构价值。而如何运营已经拿到手的商业地块部分,并借此获取更大利润,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也成为房企各显身手、发挥各自所长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