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来科技城发展计划出炉
时间:2020/12/9
浏览量:
3427
提到北京科技发达的地区,不少人都会想到中关村,其实北京有多个产业园区和商务区都具有强劲的实力,吸纳了很多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而现在北京又将新增一个科技中心,就是未来科技城。
未来科学城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70.6平方公里,规划总建设用地约87.2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规模约7101万平方米,常住人口69万人。未来科学城分为三大片区,东区、西区、生态绿心都已明确范围和主要功能,东区打造“能源谷”,西区打造“生命谷”。整个科学城今年启动控制性详规,并明确了各阶段发展目标。
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区南部,北至北六环,南至回南北路,西至京新高速,东至京承高速,未来科学城原规划10平方公里,现在已大幅扩展到170.6平方公里,今年将整体启动控规,东西向的定泗路也将升级为快速路。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科学城从功能上划分为三大片区,东区、西区、生态绿心。东区占地43.5平方公里,包括未来科学城一期、未来科学城二期、北七家成果基地和北七家文化科技服务区,将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吸引了国家电网下属机构等多家能源类企业入驻,这里将建设“能源谷”。
西区占地60.7平方公里,包括沙河大学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工程技术创新园、科技服务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百善综合配套服务区,将承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汇聚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西区将根据核心业态打造“生命谷”,西区北部为大学城。生态绿心位于未来科学城核心位置,占地66.4平方公里,将成为贯穿南北的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上看,未来科学城将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展示中心,还将建设公立学校、国际学校、幼儿园、高端医院等配套设施。
据介绍,未来科学城的建设目标为,到2020年,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在能源、生命等优势领域启动国家实验室培育,研究型大学数量达到7所,汇集不少于4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领军人才数量超过800人,国家级孵化平台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创新发展成效显现,国际PCT专利申请量不少于150件,创制国际标准数量不低于85件。引领昌平全域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不少于8个百亿级企业、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正值科创板开市之际,北京未来科技城发展计划出炉必将吸引众多科创类企业变迁至此,并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政策推动支持之下,北京未来科技城将加速发展,成为和中关村并驾齐驱的国内高品质核心城区。
未来科学城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70.6平方公里,规划总建设用地约87.2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规模约7101万平方米,常住人口69万人。未来科学城分为三大片区,东区、西区、生态绿心都已明确范围和主要功能,东区打造“能源谷”,西区打造“生命谷”。整个科学城今年启动控制性详规,并明确了各阶段发展目标。
未来科学城位于昌平区南部,北至北六环,南至回南北路,西至京新高速,东至京承高速,未来科学城原规划10平方公里,现在已大幅扩展到170.6平方公里,今年将整体启动控规,东西向的定泗路也将升级为快速路。
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科学城从功能上划分为三大片区,东区、西区、生态绿心。东区占地43.5平方公里,包括未来科学城一期、未来科学城二期、北七家成果基地和北七家文化科技服务区,将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中心,已经吸引了国家电网下属机构等多家能源类企业入驻,这里将建设“能源谷”。
西区占地60.7平方公里,包括沙河大学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工程技术创新园、科技服务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百善综合配套服务区,将承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汇聚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西区将根据核心业态打造“生命谷”,西区北部为大学城。生态绿心位于未来科学城核心位置,占地66.4平方公里,将成为贯穿南北的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上看,未来科学城将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展示中心,还将建设公立学校、国际学校、幼儿园、高端医院等配套设施。
据介绍,未来科学城的建设目标为,到2020年,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在能源、生命等优势领域启动国家实验室培育,研究型大学数量达到7所,汇集不少于4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领军人才数量超过800人,国家级孵化平台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创新发展成效显现,国际PCT专利申请量不少于150件,创制国际标准数量不低于85件。引领昌平全域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不少于8个百亿级企业、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正值科创板开市之际,北京未来科技城发展计划出炉必将吸引众多科创类企业变迁至此,并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政策推动支持之下,北京未来科技城将加速发展,成为和中关村并驾齐驱的国内高品质核心城区。